德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給縫衣針穿線的時候,越是全神貫注地努力,線越不容易穿入。究其原因,是由於目的性過強造成手的顫抖,所以,心理學家就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目的顫抖",目的性越強就越不容易成功。
做事過度用力或意念過於集中,將平時可以輕鬆完成的事反而做糟了,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鮮見:太想寫好字的手會顫抖;太想踢進球的腳會顫抖。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大腦裡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千萬不要把球打進水裡",這時,他的大腦裡偏偏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裡"的情景。這一情景會指揮他的神經系統,使事情不像他希望的那樣發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發展,結果呢,球大多都會掉進水裡。
由此看來,目的顫抖雖然表現不一,可說到底,不論是手顫抖,還是腳顫抖,都是心在顫抖,都是因為對眼前的名利太在乎、太看重,才亂了方寸。其結果,渴盼消磨了自信,恐懼蛀蝕了勇敢,失敗吞噬了成功。追尋成功的路上,不知道多少人就是這樣毀在目的顫抖面前。
那麼,我們該怎樣戰勝目的顫抖?從下面很平常的故事裡,我們也許會找到答案。
他是小鎮上最早開肉攤的,多年經營,練就一身過硬的砍肉本領。不管你要買多少,他一刀下去,保准絲毫不差。因此,他有了"神一刀"的美名,他的肉攤也名聲遠揚,生意自然紅火。
一天,一個不服氣的包工頭來了,把5萬元拍到桌子上說,要3.3斤帶骨的,6.6斤全瘦的,9.9斤肥瘦參半的,如果一兩不差這錢就全歸你了。有人在一旁鼓動他:"那就快砍吧!"而他轉過身去,一遍又一遍地磨刀,似乎在想些什麼。過了好久,他抬頭瞅瞅包工頭:"這三份肉我給你砍了,你按斤按兩付錢,額外的我一分不收。"說話間只見他手起刀落,三份肉很快就割好了,上秤一稱,果真絲毫不差,圍觀的人讚不絕口。
有人問他:一口豬也賣不上5萬元,你咋不收下那5萬元呢?他憨厚地笑了:"見錢眼開,心裡就會長草,長草就會心慌,心慌就會手抖。如果我心裡想著那5萬元,十有八九會下刀沒了准,那就不僅丟了手藝,還叫人家笑話。"
這"神一刀"師傅的手沒有顫抖,是因為心沒有顫抖,沒把那5萬元放在心上,也就是沒把那個目的放在心上。戰勝目的顫抖,就是戰勝自己的心。
但有人會說,人生豈能沒有目的?目的本是引領著你前行的,假如將目的做成沙袋捆縛在身上,每前進一步,巨大的壓力與莫名的恐驚就趕來羈絆你的四肢舉動,驚擾你的心靈,羈絆你的手腳。如此,我們如何去約見那個成功的自我?
有句話說得好:"大體則有,具體則無。"我們應該有人生理想、生活目標、行動目的。但是,人生的智慧在於,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名利場上,都要把"目的"看淡一些,多一份感恩少一份計較,多一份勤奮少一份貪求,多一份踏實少一點浮躁。如此心境,哪裡還有什麼目的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