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有段話很經典: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地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 深以為然,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 莊子在《逍遙遊》中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沒見過世面的人,才會用自己僅有的見識,去解構他人的難以理解之處,誤會也就因此產生。 相反,真正成熟的人,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論語·為政》有雲:“君子和而不同。” 意思是,在真正的君子看來,當我反對你的想法,並不意味著我否定...
網路上有段話很經典: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地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 深以為然,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 莊子在《逍遙遊》中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沒見過世面的人,才會用自己僅有的見識,去解構他人的難以理解之處,誤會也就因此產生。 相反,真正成熟的人,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論語·為政》有雲:“君子和而不同。” 意思是,在真正的君子看來,當我反對你的想法,並不意味著我否定...
有一個人際關係定律:無論你走到哪個圈子,遇到討厭的人的概率都是相同的。 即使你遮罩了這個,也會有新的補上來。 生命來來往往,難免會和你看不慣的人不期而遇。 既然是非難斷,不如修一顆清靜之心。 當你放大了格局,對人也就放下了成見;提升了眼界,看待萬物的心境也會達到平和的境界。 內心成熟的人,看誰都順眼。 討厭,是最貴的消費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她向我抱怨公司風氣不好,影響自己的工作狀態。 一問才知,原來是坐她邊上的同事總是在上班時間刷抖音,看視頻,卻在彙報時表現自己做了很多事。 這讓原本勤勤懇懇加班的她覺得很不公平,...
拿破崙曾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人一旦被情緒左右,就會變得失去心智。 我們往往被情緒所操控,殊不知,你的情緒裡隱藏著你的人生,預示著你的未來。 越生氣,說話越傷人 孔子曰:"不遷怒 ,不貳過。" 自己生氣時,不遷怒於別人;不順心時,不可發脾氣於他人。 人往往在生氣時,說出來的話極度傷人。 有時只是為了簡單發洩,或是圖自己內心痛快。 但一段關係走向決裂,一段情感面臨破裂,往往就在一句傷人的話中。 《荀子·榮辱》中曾提到:"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善意...
在傳統的文化觀裡,“順”一直是特別的存在。 修養上,人們講究“君子以順德”。意思是說謹慎自己的德性,不斷修為,才能成為高尚的人。 行為上,古人認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首先要贏得他人的信任,才能把事情順利做成。 懂得順從,學會順從,是不成文的安身立命之本。渴望人生順利,盼望事業順利,祈求一帆風順,又是至始至終的美好願望。 人們探討順天知命,寄希望于順其自然,可以說將“順”作為了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發展觀...
生活裡,我們都有一個錯覺:幸福總是別人的,唯有煩惱屬於自己! 於是,我們一天天感受著所謂的煩惱,一天天尋找著,其實就在身邊的幸福! 曾經有這樣一項有趣的調查:世界上什麼人最幸福? 在上萬個答案中,其中有四個令人印象深刻: 吹著口哨欣賞自己剛完成的作品的藝術家;給嬰兒洗澡的母親; 正在沙地上堆城堡的孩子;勞累了幾小時終於救活了一個病人的大夫。 幸福就是如此,只要用心感受,平凡卻並不簡單。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詩人,才華橫溢且家境富裕,妻子美麗溫柔,兒子聰明伶俐,但他怎麼也感覺不到快樂。 他請上天幫他找回幸福,上天先...
你的觀念,你的信仰,你的環境,你的朋友,你的呼吸,你吃的食物,你的欲望,你的靜息與睡眠等都會影響你的氣場,這些氣場就形成你的氣質、你的運氣、你的命運。 命運的因素有很多,但排名第一的命運關鍵是什麼?你可能猜不出來。答案是:配偶,你經常睡一起的人。 大部分人命運不好,就是因為找了一個能摧毀他的人。武大郎沒能把燒餅店開到全大宋連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潘金蓮給他帶來了毀滅。 同樣,那些命運好的人,也有一半是因為找到了一個會激勵他的枕邊人。 你的枕邊人,對你命運的影響太關鍵了,因為你50%以上的成就掌握在睡在你身邊人的手裡...
美貌也是一種福報。 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財富來自施捨,尊貴來自謙恭一樣,美麗的容顏來自柔和善良的性情。 人到中年以後,就顯現出現世性格影響所致的面相了。 寬厚的人多半一臉福相, 性情柔和的人面相柔和美麗, 性格格外粗暴的人總是一臉的凶相, 許多品行不太好的中老年人往往一臉的刻薄相。 實際上不是生就的相貌,而是長期的心與行為的修煉在臉上的投影,這些相貌也在預示著其未來的命運。 相術也就是一種經驗積累,相由心生,由臉觀心,由心知未來。 那麼幼年與少年、青年時期相貌的成因是什麼? 相貌特徵與父母的遺傳因素有關,...
道法自然,老莊境界之妙在於質的清和潔。於原始中悟道,回歸和聆聽是最好的方式。 1、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如果一個人能保持淳樸本性的話,那他就是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2、道隱于小成,言隱於榮華 主觀偏見會妨礙對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語容易掩蓋真言。 3、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最大的快樂就是擺脫了世俗所謂的快樂,最高的榮譽就是擺脫了世俗所謂的榮譽。 如果我們能把世俗的錢財、美色、權利、榮譽都放下,也許就會體會到生活中真正的快樂了。 4、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稱讚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
有一位求道者感覺很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便去請教道長。 道長這樣問他:"你覺得是一塊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 求道者毫不猶豫的答道:"當然是金子好呀。" 道長笑著問他:"假如你是一粒種子呢。"求道者這才恍然大悟,大笑著離開了。 人生從來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一件衣服即使再雍容華麗,如果穿起來不合身,不舒服,它也不會適合你; 一份工作,即使工資再高,你沒有興趣做,沒有能力做好,做不出來成績,它也不會適合你。 一個人只有在適合自己的環境裡,待在適合的人身邊,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自己的潛力,生活的舒服...
看過一句話:“遇事不怒,對錯不辯,輸贏不爭,才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人所有的煩惱,皆來自於內心的不安寧。有修為的人,沉得住氣,看得透是非,放得下得失,活得通透灑脫,從容自在。 不怒,是一種修為 “怒”字拆開就是“奴心”,人憤怒時,心就被奴役了。 看過一個《發怒的毛驢》的故事。 有一頭毛驢,本來在磨坊裡任勞任怨地拉磨,突然一條流浪狗跑過來搖著尾巴冷嘲熱諷道: “哎呦,你這頭傻驢真可憐,只配在院子里拉磨,你活一輩子...
古人歷練人生分為四階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倘若四項都非常完滿,培養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備、造福社會。 很顯然,"修身"屬於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務,這既是選拔賢良的基礎,也是造福社會的重要途徑。 飽學,是內功;自律,則須內外兼修。幾千年來,有個非常特殊的詞彙常掛在華人嘴邊,那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慎獨。 慎 獨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
蘇軾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其實,人生不必太圓滿,太圓滿了,反而不美,因為水滿則溢,花滿則謝,人滿則損。 莫言也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將滿未滿,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話不可說太滿 古人雲:"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 說話給別人留幾分餘地,給別人一個自己領悟的空間,懂的人自然懂,事後還會對你心存感激,不懂的人,也不致於撕破臉皮,...
成年人的世界裡,都需要一種"不要臉"的勇敢。 人常常都在後悔,常常將"早知道......"作為失去機會後的反思。 我們心知肚明,失去和後悔不過就是被最無用卻也放不下的面子所累,可還是打心眼裡覺得"面子大於天",委屈可以受,苦可以吃,唯有面子不可丟。 人生過半,經歷一切之後,我們就開始慢慢的明白,只要結果足夠好,那努力的過程狼狽些也無關緊要。 畢竟你拉不下面子去求的機會,總有人能豁得出去。比起一時"豁出去"的狼狽,錯過再後悔才是最難以忍受的。 所以,千萬不要看不起一個"厚臉皮"的人,臉皮夠厚,路才會越走越寬。 死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