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但不少人對糖尿病有許多錯誤的認知;例如:吃得太好才會得糖尿病?瘦子比較不會得糖尿病?其實這些認識都是不正確的,以下就來簡單說明:
1.吃得好的人才會得糖尿病?
糖尿病與飲食因素有很密切的關係,生活條件優越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確實會比較大,但生活條件差並不是就能預防糖尿病了。事實上,如果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染上不良嗜好與習慣,例如嗜酒、抽煙、嗜食油膩、不愛運動等同樣會被糖尿病找上門。
2.長得瘦就不會有糖尿病?
糖尿病並不胖子的專利,例如1型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還有的人雖然消瘦,但由於平日有不良生活習慣,經常吸煙飲酒、膳食不合理、缺乏活動等,同樣會患糖尿病。在消瘦的老年人中不乏糖尿病患者,因此即使是長得瘦的人,如果出現糖尿病症狀也要做相關檢查,早診斷早治療。
3.年輕人不會得糖尿病
現代生活工作節奏緊張、壓力大,飲食不規律,而且很多人經常食用“三高”食品,即高脂、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加上久坐缺少運動,年輕人患上糖尿病的情況並不少見。
4.空腹血糖正常就沒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但空腹血糖正常不一定就代表胰島功能正常。有些人空腹時血糖水準基本正常,但每每進食後血糖水準就會急劇升高,而且還會維持很長時間。這種情況要去醫院做糖耐量試驗,如果檢查結果顯示糖耐量減低,就要開始採取措施,例如加強運動鍛煉、調整飲食等,防止向糖尿病發展。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