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英文:osteoporosis,來自希臘文 porous bones,意為「多孔的骨頭」)是一種因骨質密度下降,而骨折風險提高的疾病。
骨頭的結構,在放大後微觀,是由許多的骨頭小樑,編織交錯而形成類似海綿的結構體,當年紀邁入中年以後,骨小樑數目就開始減小,同時也會變細,而且骨小樑彼此之間的聯結減少,造成了骨頭內的縫隙增加、孔洞擴大,結果是整體骨頭的質量變少,同時骨頭本身的成份也會改變,最後造成骨質密質降低及骨頭的強度變弱,嚴重的話,骨折的風險會增加,這就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起因是礦物質大量流失,導致骨頭中的鈣質不斷流失到血液中;骨質疏鬆症也是中高年齡族群最常見的骨折原因。
骨質疏鬆症會隨著年紀增加而加重,約 15% 的白人50 多歲起會出現症狀,80 歲以上則會提高到 70% ;骨質疏鬆亦多見於女性,甚於男性患者。已開發國家中利用篩檢發現 2% - 8% 男性及 9% - 38% 的女性確診罹患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主要可分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絕經婦女的骨質疏鬆症(I型)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II型)。更年期引致的骨質疏鬆症主要影響踏入更年期後的女性;隨著女性荷爾蒙的流失,骨質慢慢流失。另一方面,因年老所引致的骨質疏鬆症則是隨著年紀老邁,鈣質慢慢流失所引致;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同樣受形響。
骨質疏鬆症有什麼病徵?
骨質疏鬆症本身並沒有任何病徵,若感到痛楚,一般都是由於骨折所致。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及前臂骨。患者或因輕微碰撞,或因跌倒而股骨骨折,脊椎骨即使沒有任何碰撞也會漸漸塌陷,令背部變得彎曲,形成駝背及變得矮小,部分患者亦會出現背痛的情況。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
年齡、性別及體質:
骨骼隨年齡增長,會產生自然老化的現象,使骨骼變得越來越不緻密,而女性的骨密度原本就較男性為低,加上停經以後骨質大量流失,因此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種族:
種族也可能是罹患骨質疏鬆的決定因子,以黑人為例,其骨質密度約高出白人一成。
遺傳:
骨質疏鬆具有一定的遺傳性,由於遺傳會影響身材的大小及其對應的骨質密度,因此,骨質較稀疏的矮小女性,較容易罹患骨折疏鬆症。
荷爾蒙:
雌激素能刺激骨質的形成、抑制骨質的分解,然而女性在停經後,雌激素的分泌會大減,而導致荷爾蒙不平衡,在雌激素缺乏的情況下,就會加速骨骼的老化,而造成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生活型態:
包括抽煙、酗酒、咖啡因過量、缺少運動、營養不良、攝取維生素D不足,或是低鈣高鹽飲食及蛋白質不足或過量者,都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抽煙:
吸煙對身體有負面影響,有吸煙習慣的話,將有較高的骨質疏鬆罹患率。
飲酒:
鈣質促進骨骼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過度飲酒會干擾鈣質的吸收,且導致尿中缺鈣,而飲酒過量也會增加跌倒及發生骨折的風險。
缺乏運動:
運動可強健骨骼,進而維持骨質密度,活動量不足會使骨質密度較稀疏,而有較高的骨質疏鬆風險;然而,過度的運動也可能使年輕的婦女月經停止,而導致骨質流失。
營養失調:
要維持身體機能與預防骨質流失,營養均衡是很重要的,提高鈣質的攝取量有助於增強骨骼密度;維生素D攝取不足,或是低鈣高鹽飲食及蛋白質不足或過量者,都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藥物:
服用如利尿劑、抗癲癇藥、類固醇、甲狀腺素、四環素、肝素、化學療法等藥劑,會導致骨骼形成減少,分解增多,進而發生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治療及預防?
治療及預防骨質疏鬆最重要的就是適度運動、足夠日曬以及均衡飲食。此外也要避免菸酒、熬夜,不過量飲用咖啡及茶,有報告指出高糖飲食也會造成骨鬆,因此愛飲用手搖杯或包裝飲料的朋友也須注意減少使用。可多多服用含有大量鈣質的蝦仁、魚乾、乳酪等奶製品,若為素食者也可多多攝取芝麻、海帶、大豆製品補充鈣質及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