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洗腎";而需要洗腎,常就是因為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各種晚期的腎臟病共有的臨床綜合征,是慢性腎功能衰竭進入終末階段時出現的一系列臨床表現所組成的綜合症。
什麼是尿毒症?
尿毒症就是指稱末期腎臟病;當腎臟功能惡化到只剩下正常的15%以下,即進入末期腎臟病階段,產生許多尿毒症狀,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尿毒症,由於腎臟功能幾乎停擺,腎功能衰竭無法維持身體新陳代謝、體液與電解質平衡,致使全身器官包括心臟血管、造血、消化、神經、骨骼、內分泌等系統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尿毒症的症狀遍及全身。
當腎臟功能衰退時,身體即無法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此時體內的廢物無法充分的由尿液中排出,於是這些代謝物會積存在身體,其所造成的種種不適症狀及併發症,就稱為「尿毒症」。
常見原因如:慢性腎絲球腎炎、多囊腎、糖尿病、高血壓、尿路結石、腫瘤、紅斑性狼瘡、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等。而早期的尿毒症並沒有嚴重的症狀,到了末期常見的症狀有疲倦、下肢水腫、尿量減少、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癢、呼吸困難、貧血等。尿毒症在尚未開始腎臟替代治療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可以靠血壓的控制和低蛋白質飲食減緩殘餘腎功能變壞的速度及減輕尿毒症狀。
尿毒症治療方式?
尿毒症末期只有腎臟替代治療才能減輕症狀,現有的腎臟替代治治療方式如下:
(1)血液透析-俗稱洗腎:血液藉由機器抽出,進入人工腎臟,將體內毒素及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代替腎臟的排泄工作。
(2)腹膜透析:利用人體內腹膜為過濾網,將透析液灌入腹腔內,存留後再引流出,重覆進行交換,使體內毒素及過多的水分透過腹膜進行清除工作。
(3)腎臟移植:經由外科手術,將健康的腎臟移植到尿毒症的病人身上,藉以執行腎臟功能。
預防勝於治療。在眾多造成尿毒症的原因中,除遺傳因素如多囊腎之外,高血壓、糖尿病、尿路結石、紅斑性狼瘡都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只要好好治療原來的疾病對併發尿毒症的機會及時間都有正面的效果。另一方面,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所造成的尿毒症在台灣不算少數,要減少發生的機會,只有靠大眾對醫藥常識的提升了。
尿毒症有什麼症狀?
1、中樞神經或周邊神經: 失眠、煩躁、肌肉痙攣、四肢麻木、抽搐、昏睡或昏迷 。
2、循環器官: 高血壓、心包膜發炎、鬱血性心衰竭、肺水腫。
3、腸胃器官: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4、造血器官: 貧血、出血、血液凝固障礙。
5、皮膚: 臉色蒼白、皮膚乾燥、流汗後皮膚有小小的尿素結晶,全身乾燥搔癢 。
6、肌肉骨骼: 包括腎性骨病變、纖維性骨炎、骨軟化症等腎臟骨病變、肌肉病變。
7、呼吸器官: 呼吸困難、喘氣、呼吸有尿素臭味。
尿毒症容易引起的併發症?
1、尿毒性腦病變:尿毒性腦病變常見症狀有疲倦、嗜睡、反應緩慢、意識障礙等,後期甚至出現錯亂、幻覺或是昏迷。
2、神經病變:神經病變主要是侵犯四肢為主,病人常感覺兩側下肢麻木、遲鈍,嚴重時肌肉無力或是萎縮。
3、透析性癡呆:長期接受透析的患者逐漸出現口齒不清、智力減退、意識模糊、行動障礙等症狀,可能是血鋁增高導致的癡呆症。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