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身邊的中年少女們當了媽,就掌握了變臉新技能:隨時在"好媽媽"和"母老虎"之間無縫切換。真心覺得母愛才像"藍天白雲,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雨。"
多少中年老母在對孩子火山噴發後,看著孩子淚眼婆娑的樣子,心裡千萬次的問——
想當初,老娘也是立志要做個好媽媽的。怎料理想和現實、理論和實操,根本就是殊途?
1、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和先森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此處省略10000個字),不小心走了火搞出個小生命。
但既然搞都搞出來了,家裡多了孩子這個房客,我們就必須擔負起舍管大爺大媽的責任。
所以在我十月懷胎的日子裡,經常可以看到我們夫妻兩心心相惜的溫馨場面:
"等孩子出生以後,我們一定要和孩子做朋友,好好哺育他"
"嗯對,我們一定要做通情達理的好父母!"
但自從孩子出生後,我們就一路被瘋狂打臉,我們對"好父母"的預期停留在過度浪漫化的美好景象裡,對現實生活中的困境一無所知。
直到自己親歷了的時候,才發現理想和現實的偏差。
以前沒孩子的時候,閨蜜經常打電話和我抱怨他們家的娃讓她來氣,我總是會安慰她:"哎,你個成年人,和孩子計較什麼"。
現在換成自己當媽了,才知道雖然我們嘴上說不要和孩子一般計較,但其實心裡特計較。
例如,我會在某天愛心大發為孩子做頓逼格很高的飯,精緻到擺盤都要向米其林餐廳靠攏的那種。
結果這貨吃了一口就不領情了:"不好吃我不想吃了"。
當下我就捉急了,但還要礙于慈母的面子嘗一口,裝出一副爽翻天的表情妄圖吸引這貨:"不會呀,真的好好吃啊~~你再嘗兩口啊寶寶~~"。
"我不要,就是不好吃嘛!"
幾輪口舌較量下來,我只好把臉一放:"你吃不吃,我折騰半天一大早跑去買菜就是為了煮給你吃,你現在和我說不吃,以後不要叫我煮飯給你吃了!"
最後,在我咄咄逼人的眼神下,滿意的看著孩子含淚把我的愛心咽到肚子裡。
再例如每天早上孩子穿衣服的時候,我總是懷抱著培養孩子自立能力的心態,信心滿滿的說:"寶貝,你想穿什麼衣服自己去選吧"。
然後孩子自己去一頓折騰後,歡快的站在我面前:"媽媽,快看我這樣穿好不好看?"
"......你要不要換條褲子配這個上衣,可能會更好看?"
"我!不!要!"
"你換不換,不換你今天就不要出門了,穿成這樣我都不好意思送你上學!"
然後又是幾輪口舌較量,我滿意的看著孩子淚汪汪的穿著我搭配的衣服出門了。
還有孩子想吃零食的時候,我們義正言辭的告訴孩子:這玩意吃多了上火還缺鈣。回頭就趁著孩子睡著,兩口子偷偷躲在廚房啃薯片喝可樂。
每個為人父母的成年人,大概都會時不時地有這種感歎:養孩子那套道理我都懂,但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時候,就全是bug。
我們也想成為理想中的好父母,但我們真的做不到在當上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在道德禮儀上完全恪守自我,在事情的界限上了了分明。
2、我們成人自己,都無法看淡生活
回憶從前沒孩子的時候,我們夫妻兩有話就說,有架就吵,管你什麼場合,老娘不怕丟人就怕自己沒有發揮好。
有了孩子以後,只能在孩子面前扮演一對恩愛夫妻,想吵個架還要先安頓好娃,悄悄關上房間門後,再開始互相攻擊。
邊吵還要邊豎起耳朵聽下孩子在幹嘛,會不會聲音太大嚇到他,完全失去了曾經吵架的快感,還經常憋到內傷。
更別提一些火辣辣的節日,想在老公面前撒個嬌發個嗲,老公都會義正言辭的說:"別鬧,孩子在這呢。"於是我們在孩子面前越來越正經,就差見面互相鞠躬握手了。
為了在孩子面前要做好情緒管理,我們一直偽裝成一對毫無嫌隙、和顏悅色的好父母。有情緒了,也反復和自己說"為了孩子",硬生生的把各種悲傷、憤怒、委屈給憋回去。
我還曾在懷孕的時候,和老公兩人信誓旦旦的說:"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興趣班什麼的都是浮雲。"
但隨著孩子年齡漸長,看著身邊的孩子們一個個琴棋書畫信手拈來,我兩再也淡定不起來,畢竟我們沒有4400萬送孩子上斯坦福的本事,想來只能靠孩子自己掌握三兩技能,以後在社會立足。
於是我們也不惜血本的自己吃榨菜,也要給孩子請最好的英語老師、鋼琴老師、書法老師,連剃頭的TONY老師,都要是總監級別......
噢,還有學區房、1V1高端線上網路教學,寧願不買鉑金包,這些也一樣都不能少。
畢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底氣告訴孩子:"咱不趕什麼浪潮,也不搭什麼船,你自己有海。"
身為父母,我們雖然比孩子多活了二三十年,但依然無法看淡生活。我們嘴上說著"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較",但眼睜睜看著別人家孩子發光發熱,自己心裡其實急得一逼。
現在忽然有了孩子,還一股腦兒的國家鼓勵放開可以多來幾個,我們也很茫然呀:
——從來都是夫妻二人隨心所欲的世界裡,生活作息都要切換為"以孩子為主",什麼high歌、泡吧,統統靠邊站。
——從前喜歡裸睡,現在大夏天在家還要穿的整整齊齊,時刻注意在孩子面前塑造良好形象。
——就連車上的音樂,都從民謠、搖滾,換成了嗲聲嗲氣的兒歌,為了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還要腦補TFBOYS三人長啥樣。
——還經常會被鋪天蓋地的"父母怎麼怎麼樣,孩子就怎麼怎麼樣"、"這幾個行為毀滅孩子一生"之類的文章嚇到瑟瑟發抖,生怕原生家庭稍有差池,便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這種全方位顛覆我們生活的轉變,來的有點猝不及防。
帶孩子又不能崗前培訓照本宣科,面對理論指導和實際操作總是十萬八千里的差距,我們真的經常茫然迷失在育兒道路上。
3、因為孩子,開始重新生長
撇開我混的二流碩士學歷,老公好歹是排名前幾名的大學畢業,兩個學霸中的學渣,養個孩子還能把我們給折磨死?
然鵝,生完才覺得醍醐灌頂,管你什麼留學派、台大、師大,在養孩子面前,統統需要從零開始。
因為有了孩子,我們不得不在生活中改變自己。雖然看似微不足道,甚至經常碰壁,但我們真的有在努力,即便無法成為範本中的"好父母",但接納我們自身的局限,本身就是生活的真相之一。
現在,當我對育兒感到困惑的時候,我就安慰自己:人生在世七八十年,孩子不過陪伴在我們身邊二十多年,他們是離開這世界的比我們晚的人,所以不要用我們既有的經驗去馴服他。
我無法告訴孩子,生活的真相就是:我和先森不是因為 偉大 才孕育了他,而是當初我們喜歡"造人"這個過程而已。
但依然感謝孩子,可以讓已經長的歪七扭八的我們,重新生長一次。既來之,那麼未來的日子,還請互相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