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連一般人認為身體強健的運動員也被感染,使得不少人感到不解。
有人問,運動員的身體不是應該比較健康嗎?怎麼還會感染呢?醫師表示,太劇烈的運動,反而會造成免疫力下降,真正能提升免疫力的,是中低強度的運動。
近年來,大家都很注重運動健身,對於馬拉松活動也很喜歡參加,每年的超級馬拉松,都吸引上萬人報名,但如果跑得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免疫力恐怕因此降低 。
復健科醫師許嘉麟:「像如果我們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或者像剛剛講的這種極限運動,會讓我們身體裡面的,壓力賀爾蒙上升,上升之後它把能量都拿去,抵抗這些外來的壓力,所以我們的免疫力,反而就變得比較差。」
運動當然可以增強免疫力,不過是指 中低程度運動,所謂中低程度的運動,最基本的判斷方式,就是自覺不會喘得很厲害,再來就是以最大心跳率計算,以每分鐘為單位,220 扣掉年齡再乘上70%,就是運動最適合的心跳率,而實際換算,一般人如果在 30分鐘內,快走五圈 400公尺的操場,就是中等強度的 運動量。
台師大體育系教授王鶴森:「激烈的運動完,大概幾個小時到兩三天之內,這個時間,它受到病毒感染的機率,反而會增加。」
美國公衛學家曾經對,參加普通馬拉松和,超級馬拉松的選手進行研究,有1828名在參加比賽之前,呼吸道沒有任何感染 ,但參加完之後,有236人在1星期內 出現呼吸道感染,研究指出 ,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和呼吸道感染率,剛好呈現J曲線,在沒有運動的狀況下,得到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就是平均值,而輕度運動到中度運動時,感染機率會下降,劇烈運動時,感染風險反而會大幅提升。
復健科醫師許嘉麟:「運動的時後,大家可以邊講話,當然現在要距離1公尺以上,那講話聲音還可以聽得到,不會上氣不接下氣,這樣叫做一個中等程度的運動,如果你已經講不出話來了,那就太喘了。」
不用怕好好運動,反而變成身體的 防疫大漏洞,醫師提醒,只要規律不要超過身體負荷量,就能增強免疫力,同時也能改善人體,對呼吸道病毒的抵抗力。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