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女人每個月都會一位元親戚準時來拜候你,那就是月經了。如果月經過後,你不注意補血,就會很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孕媽們在懷孕期間更加注意補血,因為孕期缺血,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帶來極大的影響和危害。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什麼是缺鐵性貧血,吃些什麼食物可以治療以及預防缺鐵性貧血吧!
缺鐵性貧血是什麼
缺鐵性貧血,這個病到底怎麼形成的呢?缺鐵性貧血是由於各種不同原因引起體內儲存鐵缺乏,影響細胞的血紅素合成而發生的貧血。此種貧血在生育期婦女和嬰幼兒中發生率最高。鐵是人體生理過程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細胞內,除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外,還參與體內一些其他生化過程,如細胞線粒體的電子傳遞、兒茶酚胺代謝及合成。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
1、鐵吸收障礙
飲食中鐵的生物利用度變化頗大。除血紅素鐵外,其他鐵形式均需轉變為亞鐵形式才能被吸收。鐵的轉變和吸收受諸多因素如腸道環境、飲食內容和還原物質的影響。專家表示,胃酸有助於二價鐵和食物鐵的吸收。胃酸缺乏、胃切除術後、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他胃腸道疾病可造成鐵吸收障礙,從而引起缺鐵性貧血。如果你有這種病症,就會很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
2、鐵丟失過多
慢性失血是缺鐵性貧血的原因裡最常見的,80%的缺鐵性貧血均是慢性失血引起的。1 ml血液就會丟失0.5mg的鐵質,慢性失血就是失鐵。如反復鼻出血、消化道出血、頻繁獻血、月經過多等,而消化道出血又是比較頻發的種類,如腸道惡性腫瘤、痔瘡、鉤蟲病等,均會造成慢性失血,而其中的月經過多,則是女性貧血的一個主因,鉤蟲病則是兒童缺鐵性貧血常見的原因。
3、鐵吸收不足
補鐵不夠,鐵元素吸收不足易導致缺鐵性貧血。飲食不合理如挑食、偏食、厭食等,包括時下流行的素食、眾多女性都會選擇的“節食”均會造成鐵元素吸收不足。而很多看似營養豐富的飲食,如牛奶、巧克力、雞蛋等,實則不然,這些飲食含鐵量少,吸收效率差,也會導致鐵質吸收不足,引起缺鐵性貧血。如果是因為這種原因而缺鐵性貧血,就需要多多補充鐵質了。
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缺鐵性貧血的症狀有哪些呢?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和貧血嚴重程度相關,初步表現為頭暈、頭痛、面色蒼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動後氣短、眼花及耳鳴等。
兒童、青少年表現為發育遲緩、體力下降、智商低、容易興奮、注意力不集中、煩躁、易怒或淡漠、異食癖和吞咽困難,小兒可有神經精神系統異常。
外貌上有皮膚乾燥皺縮,毛髮乾枯易脫落,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狀甲(見長期嚴重病人)。
缺鐵性貧血的危害
1、輕微體力勞動會感覺乏力,氣喘。
2、導致大腦慢性缺氧,影響智力的正常認識能力。
3、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發燒,畏寒怕冷。
4、面色萎黃,口唇蒼白,身體消瘦,精神萎靡;嚴重者出現暈厥。
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多為女人,就會使氧氣在人體供應不足,導致頭暈,機體缺氧感覺乏力、臉色也會缺乏血色顯得蒼白、月經稀少,顏色變得淺淡。如果孕婦患上缺鐵性貧血,胎兒在母體內發育遲緩,出生後可的寶寶能有先天性貧血;產婦缺鐵性貧血,母乳含鐵量低寶寶營養缺鐵吸收不足,自身也體質虛弱,氣血恢復較慢。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
1、醫療性
(1)口服藥物
口服鐵劑常用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右旋糖酐鐵等,宜飯後服用。
(2)注射鐵劑
在患者不能口服或有不能忍受口服鐵劑的胃腸道反應時使用。持續失鐵一時不能控制時,可用右旋糖酐鐵注射劑。
(3)輸紅細胞
一般來說缺鐵性貧血都不需要輸血,僅在患者出現嚴重貧血,而又有不易控制的出血或組織臟器明顯缺氧時應用。
2、食療性
所謂的食療,就是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以下食物有利於改善貧血症狀和補充造血功能的營養成分。
(1)富含鐵的食物
雞肝、豬肝、牛羊腎臟、瘦肉、蛋黃、海帶、黑芝麻、黑木耳、黃豆、蘑菇、紅糖、芹菜等。鐵是構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鐵性貧血者較為常見。
(2)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新鮮水果和綠色蔬菜,如酸棗、杏、山楂、苦瓜、青椒、生菜、青筍等。維生素C有參與造血、促進鐵吸收利用的功能。
(3)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如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蝦及豆類等。
(4)富含銅的食物
如蝦、牡蠣、海蜇、魚、番茄、豆類及果仁等,銅的生理功能是參與造血。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