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為泰國北部城市,距離首都曼谷700公里。清邁是泰國第一大府,管轄面積達2萬多平方公里;首府是清邁市,面積有360平方公里,是泰國第二大城市。
清邁市東部為坤丹山脈,西部為英坦昂山脈,山峰多在2000米以上,主峰英坦昂峰是全國最高峰,海拔2576米,城市坐落在山谷之中,平均海拔300米。清邁府中部有濱河流過,森林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占清邁總面積的73%。清邁環境優美,氣候涼爽,風景秀麗,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最為著名,素有“北國玫瑰”的雅稱。
清邁是一座歷史古城。在泰國歷史上長期南北分裂,南部是暹國,北部是蘭納王國。“蘭納”意為“百萬稻田之國”。清邁是蘭納王國的首都。中國元、明、清時期的史籍曾給蘭納王國一個很有意思的名稱——“八百媳婦國”,當時人們傳說蘭納國王有800個媳婦,每個媳婦各領1個寨子,由此而得名。
明代時稱蘭納王朝為“八百”。1237年,西雙版納景隴國(今西雙版納景洪)國王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蘭納國王,第二年誕下一子,取名蒙萊。1259年,蒙萊繼承蘭納王位,于1263年建立了如今泰國北部的另一個重鎮——清萊。
當時,在泰國北部、老撾北部一帶,有很多傣族的部落。蒙萊決心將這些傣族部落統一起來。通過一系列征伐,蒙萊建立了統一的蘭納王國。
1294年,蒙萊在濱河的東岸建立恭甘城,但這裡飽受洪水的困擾,又於1296年在恭甘城西北幾公里處的素貼山腳下建了清邁城,將王國的首都從清萊遷到清邁。1296年,是清邁城的起點。蒙萊于1317年逝世於清邁。他逝世後,蘭納王國與南部的暹國進行了長達200年的爭霸戰。
清邁的黃金時代是在提洛卡拉國王在位期間(1441—1487),他大興土木,建了許多寺廟,並於1455年在清邁舉辦了第8屆世界佛教會議,將蘭納文化帶到全盛時期。
1556年,清邁被緬甸東籲王國的軍隊攻克,緬甸人佔據了清邁,將蘭納等泰國北部的一些小王朝作為緬甸的附屬國。這時,在泰國境內崛起了一個王朝,叫阿瑜陀耶王朝。1584年,阿瑜陀耶王朝奪回清邁城,並於1595年打到當時緬甸東籲王朝的首都——距仰光不遠的勃固。
1767年緬甸軍隊又攻陷清邁城,阿瑜陀耶王朝滅亡。1767年,蘭納王朝與吞武裡王朝聯手,共同抗擊緬甸軍隊。1775年,緬甸軍隊被擊敗,結束了緬甸對泰國北部的統治,清邁重新被奪回,蘭納王朝恢復了對清邁的統治。
1803年,南部的曼谷王朝把清邁併入暹羅版圖。1874年,蘭納王朝又收回對清邁的控制。1892年,蘭納王朝被曼谷王朝統治,正式成為泰王國的一部分。
清邁古城原有十分堅固的城牆和城門,由於戰火的毀壞,現在只剩一座塔佩門和門兩側各一段城牆。塔佩門及城牆建於1296年,是古城的東城門,由紅色磚塊砌成,門前有城門廣場。廣場上有成千上萬只鴿子,到廣場喂鴿子,已成為清邁一個熱門的旅遊項目。塔佩門的夜市也非常有名,夜市上有各種泰式美食和小吃,還有各類手工製品及街頭藝人的表演。
泰國是佛教國家,寺廟眾多,而尤以清邁為最。清邁市是一個有50萬人口的小城,但大大小小的寺廟有300多座。金碧輝煌的尖頂、潔白的牆面、精美的雕刻、精緻的佛塔、彌漫的香火、虔誠的信徒,仿佛這些是清邁寺廟的標配,也是泰北燦爛文化的見證。
清邁的寺廟,看多了會使人感到似乎大同小異、千篇一律,有一種審美疲勞之感。其實不然,清邁的寺廟根據建造年代和宗教流派的不同而有著各種各樣的內涵、風格和特色,每一座寺廟都有自己的美麗傳說、歷史傳承、寺規廟律和文化遺產,可以說,每一座寺廟都有各自的精彩,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寺一天地。這裡,推薦幾個著名的寺廟。
一是素貼山雙龍寺。素貼山位於清邁市以南6公里處,是佛教聖地,也是泰國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素貼”在泰語中是“仙友”之意,山高1600多米,山上白雲繚繞,樹木蔥郁、百花爭豔,其中,有清邁市著名的五色玫瑰,瑰麗芬芳、鮮豔奪目。
在素貼山麓奇石怪岩之間有著名的匯嬌瀑布,“匯嬌”在泰語中是“玉泉”之意,瀑布水花飛濺,清澈如玉。雙龍寺位於素貼山半山腰,建在高臺之上,是1383年蘭納國王下令建造的,因寺廟門上塑有兩條黃色的、氣勢雄偉的彩色神龍而取名“雙龍寺”,龍頭昂首向天,幾十米長的龍身組成309級石階兩旁的欄杆,臺階由紅磚鋪砌,造型奇特、精工雕琢。
寺內的金塔、佛像、屋頂貼滿金箔,在陽光照耀下放射出奪目的光芒。寺內有很多佛像,包括一尊700多年前從錫蘭(今斯里蘭卡)請來的古佛像。寺廟兩側懸掛著很多銅鐘,遊人至此取杖擊鐘,祈神賜福。寺廟內有一個觀景台,站在這裡,可以將清邁市區盡收眼底。
沿著石階可登臨素貼山山頂。山頂有一座高聳的舍利塔,塔身貼滿金箔,富麗堂皇,舍利塔內供奉著釋迦牟尼的舍利。據說在14世紀時,佛教信徒將釋迦牟尼的舍利子放在白象背上,任由白象尋找供奉舍利的位置,最後白象走到了素貼山上,於是,便在這裡造塔建寺。素貼山上還建有泰國國王的避暑行宮。
二是柴迪隆寺。柴迪隆寺位於清邁古城的中央,“柴迪隆”在泰文中的意思是“大塔”,因寺中央一座四方形大佛塔而得名。該寺由蘭納國王于1411年興建,用於供奉其父的骨灰,因此又稱“隆聖骨寺”。
寺中的大佛塔融合了蘭納王朝、印度、斯里蘭卡多種風格,塔高曾達90多米,曾是泰北的最高建築。該塔被毀於1545年清邁的一場地震,佛塔的上半部被損毀,後來又遭遇多次戰火,損壞嚴重,現佛塔只剩基座和一層建築,但仍有40多米高,仍是清邁古城中最高的建築。
佛塔呈四方形,塔的四面有高高的臺階通向塔身,臺階兩側有神獸守護,臺階前置放著佛像,現在只有一面臺階是完好的,其他三面只是斜坡。佛塔由紅磚砌成,高大宏偉,建築的斑駁瘡痍凸顯佛塔的歷史滄桑。
1447年,蘭納國王就是在這座寺廟裡舉行了世界佛教會議。在首都曼谷有個玉佛院,裡面存放著泰國最為著名的玉佛。這個玉佛在被放置於曼谷之前就是放在該寺的佛塔中,長達80多年。在大佛塔周圍有寺廟,有僧人進行佛事活動,香火十分興旺,還有佛教學校進行佛學教育。在柴迪隆寺,有一種佛誕樹,傳說釋迦牟尼就是在這種樹下誕生的,所以把這種樹取名為佛誕樹。佛誕樹開的花很大,花瓣和花芯很特別,結出來的果實像一顆滾圓的鐵球掛在樹上。這種佛誕樹在清邁的其他寺廟也有,給人一種鮮豔感和崇敬感。
三是帕辛寺。帕辛寺由蒙萊王建於1345年,在清邁眾多的寺廟中,該寺規模最大、保存最好、香火最旺、等級最高,隨之而來的是遊客也最多。在帕辛寺正門口,有一圓形花壇,花壇前有兩隻神獸雕像,花壇中間有一尊金色的佛像。寺廟建築呈尖尖的三角形房頂,這是蘭納式建築風格。
寺廟門口兩條巨龍雄踞在石階兩側,龍首高翹、威風凜凜,隨石階起伏而上,一直伸展至佛寺門口。寺內供奉著早期蘭納王國的佛像,是1400年從蘭納王國的故都清萊請至此,該佛像也稱帕辛佛,地位僅次於曼谷玉佛院的玉佛。
每年4月潑水節也稱浴佛節,僧人和信徒們都會將該佛像請出寺廟,為其淋灑聖水,表示對佛的敬重和愛戴。寺內四周牆上繪有壁畫,講述著佛教的故事;還有工藝精湛的木雕,被認為是泰國北部傳統手工藝的代表作,也是上乘的佛教藝術品。
寺廟內還安奉了一尊尊披袈裟的大師蠟像,栩栩如生,這些大師在世之時為信眾講經傳法、消災解惑,圓寂後便將蠟像留在講經處受信徒瞻仰參拜。圍繞主殿,有東西南北4座佛殿,主殿與4座佛殿之間有長廊相連接,每一個佛殿內供奉著一尊金身大佛像。
寺院內蒼松翠柏、古木參天、鮮花盛開,有一座座金塔和白塔,據說裡面存有珍貴的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子。在佛像前、佛塔前都擺有泰國的神蓮花,清新脫俗、豔麗雅致。在佛教故事中,佛祖出世下地走了7步,步步生蓮,所以蓮花就是佛的象徵,故以蓮敬佛是一種虔誠。信徒說:“虔慶禮佛三百拜,蓮花開處見如來。”清邁的蓮花更有禪意佛緣,所以清邁的蓮花敬佛更有一番韻味。
雙龍寺、柴隆迪寺、帕辛寺並稱為清邁三大寺。此外,清邁還有很多有特色、有故事、有歷史的寺廟。比如,清曼寺,這是清邁最早的寺廟,建於1300年。當初,蒙萊王決定在清邁建都時,就是在這裡紮營居住,指揮和監督城市建設,此後這裡建成了清曼寺;布帕壤寺,建於1497年,是一座緬甸建築風格與蘭納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寺廟,這座寺廟是電影《泰囧》的取景點之一,所以,也是中國遊客的必到打卡點之一。
清邁是鄧麗君生前最愛的小城。她多次到清邁,每次都住在美萍酒店1502房間。1995年5月8日,一代歌後鄧麗君在1502房間香銷玉殞,令無數歌迷傷心扼腕。現在,1502房間仍保持著當時的樣子,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鄧麗君歌迷到這裡參觀祭拜。
清邁,文化深、文脈廣,風景麗、環境美,故事多、趣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