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料理在每個地區風味都不盡相同,泰北口味較溫和,酸甜辣之間很好地取得一個平衡。
東北部的 Isan 菜酸辣開胃,擅長調味之餘做法反而最簡單,肉類烤炸,蔬菜直接蘸醬生食或加入大量青檸酸柑涼拌沙拉,也是當地人最愛的地區料理。
東部沿海三府以草本植物與豐富的海產結合,料理方式最獨特。中部曼谷降低了辛辣帶入鮮甜,口味最討喜,更注重擺盤以及食物的精緻雕刻。
泰南始終與馬來濃情化不開,偏愛椰奶口味的重口味風格,將香料運用得出神入化。
那麼,從鄉野泰北走到擁有狹長海岸線的泰南,我經過一番艱難地取捨,選了 6 道最令我癡迷的泰國料理,讓大家在點菜的時候能夠多嘗試不同的口味。
泰式嘎拋豬肉飯
中部: Pad Kra Pao Moo ผัดกระเพาหมู
泰國的國民街頭美食並不是名聲大振的 Pha Thai,而是鑊氣十足的 Kra Pao Moo,這道也是中部曼谷極具代表性的美食。豬肉碎經熱油炸過口感變得酥脆,再與自帶胡椒香味的新鮮聖羅勒葉翻炒,濃郁醒味的風味讓人欲罷不能,它也是一道美味的陷阱,泰國辣椒的辣度能夠讓人一口飆淚,讓我既愛又恨。
冬蔭功湯
南部: Tom Yum Soup ต้มยำ
相較外國游比較客易接受的椰奶版本,我對酸辣重口的清湯情有獨鍾。酸與辣之間毫無隔閡,爭相恐後博取表現,酸來自青檸與羅望子,辣來自朝天椒,鮮鹹來自魚露與老虎蝦,撲鼻而來的香氣則來自香茅、南薑與酸柑葉。我對比了 COMO 酒店在曼谷和普吉兩家餐廳的 Tom Yum Soup,普吉的表現明顯更勝一籌。
咖喱雞腿面
北部: Khao Soi Gai ข้าวซอยไก่
Khao Soi 的面是粗厚的手工雞蛋面,擁有可以讓麵食愛好者腮幫子高潮的嚼勁。咖喱較為溫和,順滑好入口,清淡的風格展露了泰北人民鄉野閒適的生活狀態。單獨吃這碗面已經足夠好味,但是把醃芥菜和北部的飲食靈魂炸豬皮丟進去混在一起吃,這碗面的美味程度直跳三級。
黃咖喱鱸魚湯
南部: Gaeng Leung แกงเหลือง
像湯一般的黃咖喱,在不太瞭解泰國料理的遊客眼中應該非常陌生。這道咖喱有別於常見的濃稠咖喱,辛辣和酸味兼具,酸味比較突出,薑黃除了把湯染色以外也增加了些芥末香味,吃起來比較清爽沒有負擔。按常理出牌的話,通常會用到鮮嫩的鱸魚,換成其他海魚也完全可以。Gaeng Leung 其實是中部人改良後為了與傳統的 Gaeng Som(แกงส้ม)區分開來的名字,改良的做法會加入新鮮的鳳梨片,讓口味偏甜一些。
小魷魚豬肉卷清湯
東部: Pla Muek Yud Sai แกงจืดปลาหมึกยัดไส้
極少遊客知道的一道湯,第一次在 supanniga eating room 喝到以後,每次去都必點。幾乎在網上找不到關於這道湯泰文以外的資料,不確定它的背景,但餐廳的食譜來自東部沿海的 Trat,我猜想是道東部菜。高湯是很平凡的蔬菜湯,重點是塞了豬肉餡的小魷魚,沒有多餘的調味,整道湯已經充滿濃郁的鮮甜味和肉香,適合當開胃湯,也有清口的作用。
豬肉鹹魚餅
東部: หมูสับปลาเค็มตราด
炸魚餅堪稱泰國料理的經典,但更美味的版本在泰國東部。炭火烤出來的魚餅比油炸更健康,沿海的風味也相當明顯,鹹魚與豬肉碎混合並用到魚露和香料調味,炭火的香氣是它突圍而出的絕殺。吃之前擠幾滴青檸汁並搭配幾根香茅絲,絕對是一道米飯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