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傳統服裝華美精緻,又不失飄逸靈動,配上泰國女星標誌的臉龐,美得震人心魄。很多人都曾為泰國傳統服飾所勾勒出的曼妙曲線所動心,但是其實泰國服飾也是區分了很多種的,不同的服飾對應不同的場合,日常生活、正式場合、覲見王室、婚禮慶典服飾上都會有所不同。
傳統的泰國服飾多為絆尾幔,這也是泰國傳統服飾的主要特徵之一。絆尾幔是由一塊長約3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穿上以後,很像我國的燈籠褲。由於紗籠下擺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泰國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傳統服裝之一。
隨著時代的進展,越來越多的西式元素開始加入泰國傳統文化中,泰國人開始著西式上衣,有花邊,並開始穿襪子鞋子。到了1910年之後,絆尾幔漸漸地退出歷史的舞臺,開始變為西式的筒裙。
筒裙同紗籠一樣,布的兩端寬邊縫合成圓筒狀,穿時先把身子套進布筒裡,然後用右手把布拉向右側,左手按住腰右側的布,右手再把布拉回,折回左邊,在左腰處相疊,隨手塞進左腰處。穿時也可以用左手以同樣動作向相反方向完成。
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的泰國女性傳統服飾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詩麗吉王后在上世紀親自設計和宣導的,下面就分別為大家介紹一下:
良敦泰服(Chut Thai Ruean Ton):
要特點為袖長七分,圓領,胸口五顆扣,下身搭配橫條紋筒裙,主要用於出席不是非常正式的典禮和宴會。
波隆披曼泰服(Chut Thai Boromphiman):
主要特點是筒袖上衣,立領,紗籠裙有紋理,前有褶皺,穿時必須系腰帶,佩戴各種飾物,珠寶,以出席各類場合。
阿瑪琳泰服(Chut Thai Amarin):
剪裁華麗,並習慣佩戴首飾。適用於出席晚宴,音樂會,以及王室的慶典,比如國王和王后生日。
吉拉達泰服(Chut Thai Chitlada):
大體與良敦泰服一致,差異在於這一件由七分袖變為長袖,衣領由圓領變為立領。適用於正式場合的迎賓式。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