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準備到緬甸,初到緬甸,你該瞭解的緬甸基本風俗文化:
【飲食風俗】
緬甸人常用米粉、麵條或炒飯作早點,也有喝咖啡、紅茶和吃點心的。午餐和晚餐為正餐,以米飯為主食。菜肴特點為油多、帶酸辣、味重。常用各種幼果、鮮菜嫩葉作小菜,蘸佐料吃。進餐時將米飯盛在盤子裡,用手抓著吃。隨著社會發展,用刀、叉、勺進食者逐漸增多。
【服飾風俗】
緬族的服飾與中國雲南傣族相似,不論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稱“籠基”,女裙稱“特敏 ”。男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外衣,女上衣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場合,男人多戴緬式禮帽(緬語稱“崗包”,用細藤編胚、以粉紅或淺黃色紗巾裹紮而成)。緬甸婦女多留長髮,挽髮髻,戴鮮花,喜愛用緬語稱為“檀那伽”的香木漿塗在臉上,有清涼、防曬、護膚作用。緬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場合均穿拖鞋,軍人除外。
【宗教風俗】
緬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教)與中國的佛教(大眾部,俗稱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緬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誠,每天早晚均要念經一次,每逢緬曆初一、十五或齋戒日都要到寺廟朝拜、佈施錢財、物品。遇有紅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請僧侶到家供齋或到寺廟佈施。佛教傳入緬甸已有上千年歷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形成緬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體系。
【姓名風俗】
緬甸人只有名字,沒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稱,以示性別、長幼和尊卑.對長輩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吳”(叔、伯之意),對晚輩則稱“貌”(意為弟弟)。
一個人隨其年歲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稱發生變化,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齡小的稱其為“哥吞威”;比他年齡大的或長輩稱其為“貌吞威”;成年後的一般稱其為“哥吞威”;年長後或有一定社會地位後,尊稱其為“吳吞威”。
婦女也同樣,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稱“杜”(姑、姨、嬸之意),對晚輩或平輩稱“瑪”(意為姑娘、姐妹)卑稱或昵稱冠以“米”。如名叫“欽溫”的姑娘,小時有人叫她“瑪欽溫”或“米欽溫”,長大成人結婚後稱“杜欽溫”。凡是軍人,名字都冠以“波”或軍銜,軍官轉業後則冠以“吳”相稱。
【注意事項】
緬甸為佛教國家,視佛塔、寺廟為聖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國家元首、外國貴賓,下至平民百姓,進入佛寺一律要赤腳(脫鞋、脫襪),否則就被視為對佛教不敬。
緬甸人忌諱撫摸小孩的頭。小孩兩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對大人的尊敬。
緬甸人時間概念比較強,每場活動前請提前或準時到場,千萬不要遲到。
如果來到緬甸,常用語(後為中文諧音):
你好——“敏格拉巴”(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用)
中緬友誼萬歲——“德柚緬瑪漆基耶阿動偕巴塞”
謝謝——“傑租頂巴的”
很好——“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