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據《成都通覽》載,清末成都街巷計516條,而茶館即有454家,幾乎每條街巷都有茶館。1935年,成都《新新新聞》報載,成都共有茶館599家,每天茶客達12萬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萬大軍",而當時全市人口還不到60萬。去掉不大可能進茶館的婦女兒童,則茶客的比例便無疑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館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國之最,世界之最。
"坐茶館"是成都人的一種特別嗜好,因此茶館遍佈城鄉各個角落。成都茶館不僅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而且有它自己獨特的風格。無論你走進哪座茶館,都會領略到一股濃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頭蓋茶具、老虎灶、紫銅壺,還有那堂倌跑堂...
成都人喝茶講究舒適、有味。四川產竹,椅子都是代表四川茶館特色的竹靠椅,讓茶客想躺就躺想坐就坐,講個舒服。茶館內賣報的、擦鞋的、修腳的、按摩的、掏耳朵的、賣瓜子豆腐腦的,穿梭往來,服務性的專案花樣之多,也算成都茶館一景。進得茶館往竹椅上一靠,夥計便大聲打著招呼,沖上茶來。
沖茶這功夫是成都茶館一絕,如同雜技表演。正宗的川茶館應是紫銅長嘴大茶壺、錫茶託、景瓷蓋碗,成都人喜歡喝茉莉花茶。夥計托一大堆茶碗來到桌前,抬手間,茶託已滑到每個茶客面前,蓋碗哢哢端坐到茶託上,隨後一手提壺,一手翻蓋,一條白線點入茶碗,迅即蓋好蓋,速度驚人卻紋絲不亂,表現出一種優美韻律和高超技藝。如今全國的群眾都知道成都是一個閒散的城市,生活節奏慢半拍,打麻將、泡茶館蔚然成風。
成都茶館的格局和氣氛與其他地方的茶館比較很有差別,說它是屬於"下里巴人"類型的吧,它也都設有雅間,可供各類人等消費。四川作家陳世松寫了一本書《天下四川人》有比較,他介紹北方茶館是高方桌長條凳提梁壺泡茶,正襟危坐,喝得累人寡味。川東一帶,喝老蔭茶,一根根的長木板凳,純屬喝水解渴歇口氣的,是"無茶無座"(成都人不認為老蔭茶是茶)。南方的茶館裝潢華麗,待客以自製的點心為主,是"有座無茶"。成都的茶館"有座、有茶、有趣"。
論你走進哪座茶館,都會領略到一股濃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頭蓋茶具、老虎灶、紫銅壺,還有那堂倌跑堂添水的功夫,無一不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成都茶館的"三件頭"指瓷蓋、瓷碗、金屬托盞。托盞中間有一圓形凹坑,瓷碗角正好嵌入,不易翻倒,又稱茶船。
"三件頭"的優點是茶碗體積適中,上大下小,添水時可將碗內茶葉充分翻卷;蓋而不嚴的茶蓋即可保溫,又能透氣,並可用來攪動碗內茶水,調勻茶味,而且隔著茶蓋飲茶,可免茶葉入口;茶船托穩碗底,便於端放,又能避燙。
成都茶館除了休閒之外,還是重要的社交場所,舊社會三教九流都在此聚會。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館當作交友聚會的好去處,茶館成了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茶館的另一重要職能是群眾的娛樂場所,說書的、表演曲藝的都把茶館當作演出場地,這種活動一直保留到現在。有的茶館還是川劇"票友"聚會之地,他們常邀在一起坐唱,經常是圍得水泄不通,"打圍鼓"一名即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