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chorten)字面的意思是"裝盛貢品的盒子"。
在不丹,所有的佛塔內都埋有舍利子。佛塔通常坐落在被視為非常不吉利的位置——河流交匯處、路口、山口和橋邊,從而起到鎮邪驅凶之效。
傳統的佛塔形狀是源于古印度的舍利塔。佛塔的五個建築元素都各有含義。方形或長方形塔基象徵“土”;半球形穹頂象徵“水”;圓潤形或金字塔形頂尖(塔尖有13節,象徵通向成佛之路的13個階段)象徵“火”;頂部是新月和太陽,象徵空氣;垂直的尖峰象徵蒼穹或者神聖佛光。內部置有一根被稱為“sokshing”的雕刻木杆,這是佛塔的“靈”。
有些塔,例如辛布的國家紀念碑,是專門為了紀念某個人而修建的。其他佛塔則是為了紀念聖人到訪,或是藏有經書或者葬有聖人或大喇嘛的遺體。不丹有三種基本形式的佛塔,分別為不丹風格、藏式風格和尼泊爾風格。
尼泊爾風格佛塔:
尼泊爾風格佛塔源自經典的舍利塔。尼泊爾風格佛塔的四面都畫有眼睛,即佛祖的萬能之眼。不丹的尼泊爾風格佛塔都是參照加德滿都的斯瓦揚布納特寺(猴廟)和博多納大佛塔而建。塔希央奇的寇拉大佛塔和通薩附近的成德布吉佛塔是尼泊爾風格佛塔的典型代表。
藏式佛塔:
藏式佛塔外形與舍利塔類似,但是圓形部分會中間鼓出,下部收縮,而不是形成一個穹頂形狀。辛布的國家紀念碑就是這種風格的傑作之一。
不丹風格的佛塔:
不丹風格的佛塔由一個方形石柱和頂部的紅色帶狀物(khemar)組成。這種風格的起源已經無從考證,但是人們認為這是對古典舍利塔的簡化,只保留了頂峰和方形基座。一些不丹佛塔頂部有一個球和一彎新月,象徵著月亮和太陽。
此外,不丹還有幾種其他類型的佛塔。雙腿佛塔(Khonying)是一種拱道,通常設立在步行小道上作為出入口。旅行者在穿過這類建築時會積累功德,這種佛塔內部有壁畫,屋頂上飾著曼陀羅。Mani chukor外形與不丹佛塔極為相似,但它內部中空,放有一部很大的轉經筒。這種佛塔通常建于小溪邊,從而使水流能推動塔下的木質渦輪,帶動經筒轉動。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