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從很久之前就有這麼一說「35歲以上要轉行很難」,但40歲之後離職的人還是不少:「我知道這樣不簡單,但自己應該沒問題吧」,但其實我想不透他們為什麼這麼樂觀。
如果是因為公司倒閉、被裁員這些不得已的理由就罷了,但如果是仍在猶豫該不該轉行的人,若要我幫他們做決定的話,一定是繼續留在現在的公司,因為沒有一個企業會要雇用超過四十歲的員工。
即使在徵才活動上寫著「年齡不拘」的企業,也會毫不遲疑地優先挑選年輕的應徵者。這和累積了多少年的社會經驗無關,容易任意使喚的年輕人才受企業歡迎,而且做事也比較迅速。如果不小心雇用了已經沾染其他企業習性的中年人,對企業來說反而覺得麻煩。
總而言之,未置身上游產業的人,基本上已無轉行的機會。因此中年人沒有其他辦法,只能緊緊抓住現在的公司不放。因為繁重的工作而得了憂鬱症,大部分的公司也都能給予休假靜養後的復職,所以即使再怎麼受到周遭的人冷眼以待,也都不需要難受。中年人要有「沒有明天」的覺悟,而且也只有「賴著不走」的選項。
可是,賴著不走,但萬一被裁員或公司倒閉怎麼辦?再找到理想的工作,真的很難,且機率很小!
所以,很多投資理財顧問,會建議你趁早投資理財來累積財富,來創造「被動收入」,當失去主要收入時,仍舊會有穩定收入。但這實際上,又是個「屁」!
我不是說投資理財不好,而是要靠投資理財到能在失去主要收入時,仍舊會有穩定收入,那代表你平常要投資不少;否則當失去主要收入時,那來的那麼多的股利去維持生活?又那來的那麼多股票去賣?
所以,投資理財只是在仍有主要收入時,創造更多財富的機會;當你真的失去主要收入時,除非你平時投資理財金額夠高,或投資理財手法超強、獲利甚多,且大環境不會因為種種因素崩盤,否則投資理財根本沒辦法在你失去主要收入時,變成你的穩定收入。
因此,想要有個在失去失去主要收入時,仍有個穩定收入,真正有效的作法是去利用「人」去創建一個會持續運作的組織;當你因任何原因而失去主要收入時,你組織的人一定還是要維持他們的收入,所以還是會去努力賺錢,而你也因此仍然會有穩定收入。
總之,真正能夠長期有效穩定的「被動收入」,是靠人創造出來的!只有建立一個有效運作、基於人的組織,才能在失去主要收入時,還能持續有穩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