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最愛買保險,但平均身故理賠卻只有「一台國產車」的價值,這樣真的夠嗎?保險業者透露,台灣人愛買保險,尤其是儲蓄險,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壽險保障,一旦發生意外恐怕成為拖垮家庭的稻草。
壽險公司2019年調查顯示,國人每人平均持有3.3張保單,位居全球之冠;壽險公會資料顯示,2019年台灣人平均死亡給付金額為56.8萬元,對於家庭的支持度明顯不足。保險的功用在於風險轉嫁,但依現況而言,平均死亡給付僅56.8萬,對於一家三口而言,身故理賠金恐怕不到1年就會用光,無法保障將來生活。
部分國人的壽險保障不足,或是根本沒有買壽險,才會導致平均死亡理賠金額低,無法提供家庭充足保障。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壽險除了身故理賠,能直接提供家庭保障之外,現在壽險的功能也更加靈活。
而且,現代人愈來愈長壽,退休後的生活才是挑戰的開始,尤其龐大的醫療費用更成為家庭的負擔。偏偏許多保險公司對投保年齡限制嚴格,導致長輩、銀髮族陷入保障不足的風險,應該怎麼解決此難題呢?保險專家建議,意外險、癌症險和壽險三大保障,搭配投資理財,長輩也能享有應有的保障。
62歲的陳媽媽是一名家庭主婦,平常身體硬朗,半年前騎車不慎出車禍,造成手部骨折,休養3個月才康復。兒子這才發現,陳媽媽身上除了一張壽險之外,沒有其他保險保障。他緊張的要為媽媽添購其他保單,卻發現很多保費不是太貴,不然就是超過年齡不能買了!
類似的案例,在生活中層出不窮。過去對於保險的態度不如現在開放,許多長輩沒有購買保險的觀念,導致現在步入老年生活,保障不足也為時已晚。年紀大要保保險困難度很高,連他自己都因為膽固醇、大腸息肉等問題,有些買單已經不能買。
買保險最基本的三個原則就是要「保費低、保障高、理賠明確」,因此篩選下來,意外險、壽險和癌症險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保障。意外險考量的是工作的危險等級,不分年齡都可投保,可保障失能和身故,適合保險不足的長輩。
推薦癌症險則是因為,癌症位居國人死亡原因之首,罹癌後的照護費用高昂,可透過癌症險來補貼支出,目前市場上投保年齡上限多落在70到75歲之間。壽險則是留給家人的基本保障,每個人最好都能有一張壽險保單。
保險專家提醒,保險都是愈年輕買愈好,以1年期保額100萬的壽險為例,30歲的女性保費是600元,60歲的女性為7700元,差距懸殊。此外,他也建議,應以定期險為主,因為終身險保費昂貴,建議可以買定期險取代終身險,並將省下來的錢做投資,補足年老保險不足的資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