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患關節炎人群呈現年輕化和人數出現增長態勢。
以膝關節炎為例,軟骨厚度在青春期為2.5cm,因年齡增長和頻繁使用被磨損,到55歲時,軟骨厚度約為0.5cm;若有外傷或長年負重者,軟骨磨損更嚴重,甚至造成破裂、骨刺等情況。
傳統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防止過度加速磨損關節行為。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膝關節病變嚴重時,少用關節,可用拐杖或手杖輪椅代步。藥物治療尚未找到最佳治療方法,而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抗炎類雙醋瑞因等治療均不太理想。對關節炎晚期病患,若出現關節畸形及關節功能障礙者,需通過骨科手術治療,但療效也不盡人意。
但隨著再生醫學的進步,已有不少人透過幹細胞治療,成功讓關節返老還童,揮別骨關節炎;本文就為大家整理了有關幹細胞治療關節炎的應用及優勢。
1、幹細胞治療關節炎研究背景
隨著幹細胞在骨科領域深入研究,科學家在試圖找到修復關節軟骨、恢復關節結構和功能的方法中,發現幹細胞對關節炎可行性治療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註冊發佈的關節炎幹細胞臨床治療研究論文已達85項,部分研究已完成了相關臨床試驗、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初步評價。且幹細胞臨床治療主要研究地區集中在東亞、中亞和北美。
2、間充幹治療關節炎研究
間充質幹細胞具有高度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潛能,低免疫原性無MHC限制性,來源豐富可取自骨髓/臍帶或其他,損傷趨向化作用及“歸巢”功能,加上免疫調節和損傷修復特性,在機體內可分泌大量生長因數和免疫調節因數促進修復組織損傷,抑制炎症和自身免疫反應,因此間充質幹細胞成為治療關節軟骨細胞的另一選擇。
3、間充幹治療關節炎臨床應用
2013年,國內研究人員利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靜脈回輸入(4x107/次)結合抗類風濕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現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回輸沒有導致明顯的併發症,且患者血液中T細胞數量及比例明顯升高,一次治療效果可以持續3~6個月。這說明了幹細胞治療的安全性及對全身免疫調節的作用,但是治療後續關於磨損關節組織炎症是否得以控制及骨/軟骨損傷的修復效果沒有報導。
2014年,有韓國研究員分別將1.0x107、5.0x107、1.0x108脂肪充質幹細胞通過關節腔內注射治療骨關節病,治療半年後,關節腔內幹細胞注射不會發生明顯副作用,影像顯示能觀察到軟骨明顯再生(見下圖)。
(左側為未治療前可見白色軟骨缺損,黃色軟骨和下骨暴露,右側為治療後6個月效果)
同種異體脂肪間充質幹細胞通過靜脈回輸治療141例類風濕關節炎的多中心、隨機、對照、單盲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異體脂肪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具有安全性。
2018年,國際細胞治療協會主辦刊物《細胞治療》(《Cytotherapy》)報導了自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在關節腔內注射治療應用實驗。根據治療的30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隨機、三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1期和2期的研究結果顯示,骨關節炎指數下降明顯,關節僵硬和疼痛減輕、活動受限程度下降。
4、骨髓間充質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可以骨關節炎促進軟骨再生。知名期刊《關節炎研究與治療》雜誌曾報導過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通過關節腔內注射治療60例骨關節炎患者的臨床和動物組織學研究中發現,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結合透明質酸能夠顯著減輕患者骨關節炎指數,治療8~12周後,能在影像下明顯觀察到關節軟骨的再生。
(Stempeucel-L:低劑量骨髓幹細胞;Stempeucel-H:高劑量骨髓幹細胞)
由上述治療案例中綜合得出,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關節炎不會造成明顯的副作用,靜脈回輸可以有效調節患者免疫。間充質幹細胞能夠改善關節炎臨床症狀,實現關節軟骨的修復再生。
所以,幹細胞治療可以作為治療廣大關節炎患者的希望。雖然如此,要用幹細胞來治療骨關節炎,主要還是採用骨髓幹細胞移植的方式,費用非常驚人,且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這類的高成本治療方式。
因此,已經有藥廠開發出含有大量幹細胞的膠囊,可以很簡單的利用幹細胞進行治療,雖然效果當然不會如同幹細胞移植一樣好,但對於大部分骨關節炎患者已有不錯的病症改善,也不少人因此重新讓關節返老還童。
如果你對利用幹細胞膠囊來有效控制與治療骨關節炎有興趣,可以搜尋賴ID:ss147959 (沒有@號),來跟我們詳細聊聊,讓我們協助你只要簡單吞食膠囊來簡單有效控制與治療骨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