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泛心血管疾病」是指與心臟或是血管相關的所有疾病,諸如常見的腦中風、糖尿病及高血壓等血管性疾病,對於人體健康影響甚鉅,除了心臟疾病已連續10年蟬聯10大死因第2名,其他腦中風、糖尿病及高血壓則分列國人10大死因第4位、第5位及第8位。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顯示,心臟疾病是僅次癌症的2號致命殺手,光是1年時間就奪走了2萬餘人的性命,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如果再加上腦中風、糖尿病及高血壓等血管性疾病,每年死亡人數幾乎翻倍成長,遠遠超過了「頭號殺手」癌症的致死人數,可見國人深受心血管疾病的威脅,不可不防!
熬夜、吸煙、酗酒、生活不規律,正是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給心血管病發生埋下了隱患!心臟性猝死近年來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中青年白領猝死的案例屢見不鮮!
20多年前,冠心病、心肌梗死毫無疑問是一種老年病,如今,情況已經大大改變,20多歲的人卻有了60歲人的"老年心臟"屢見不鮮。
而除了吸煙,熬夜、酗酒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外,猝死的年輕化,和工作壓力大、很少從事體力活動或有氧運動也有關。如果一個年輕人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煙、尿酸高、體力活動少、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危險因素中的一種或幾種,發生猝死的概率,會明顯高於普通人,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再不注意休息,總認為自己身體非常好,能扛得住,最容易被心臟性猝死"盯牢"。
心臟性猝死似乎成為埋置在體內的"不定時炸彈",一個難以捕捉的"奪命惡魔",如長期吸煙容易導致動脈硬化,誘發心血管疾病,吸煙時,冠狀動脈會收縮痙攣,是心肌梗死的一個高危因素。
心血管病起病隱匿,很多人無明顯症狀,一旦遇到突發情況症狀馬上發生。劇烈的心前區疼痛、胸骨後疼痛、胸悶、氣短、大汗、噁心、嘔吐、放射性左上肢或頸部疼痛等,一旦不能在15分鐘內送達醫院,結果就是死亡。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而傳統醫療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案,新型的治療方案—幹細胞研究及干預給心血管患者帶來了治療希望。
01
據最新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研究文章中提到,移植幹細胞來源的心肌細胞到有心梗的獼猴體內,可增強獼猴的心臟功能。實驗證明,多能幹細胞來源的人類心肌細胞移植物可重建心肌梗死的心臟,能與心臟同步跳動,並能持久改善左心室功能。
02
2018年1月10日,另一個研究團隊發現通過與血小板納米囊融合的心臟幹細胞(CSCs)可修復心臟損傷。心臟幹細胞與血小板微泡融合,保留親代細胞的天然靶向和修復能力,能粘附到心臟損傷部位,減少了心梗的範圍,此實驗在老鼠和豬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得到證明。
這種幹細胞操作方法是快速、直接和安全的,不需要對細胞進行基因改造,為治療心臟疾病提供可能。
03
而在2017年,已有科學家們利用自體骨骼幹細胞移植方法治療心肌病進行了一期臨床試驗。研究表明,幹細胞板移植是治療心肌病的一種可行的方法,而其安全性和功能恢復方面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此外也要大量的研究來證實自體骨骼幹細胞治療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
讓人束手無策的心血管疾病,如今有了科學的治療方法——幹細胞療法,具有自我複製、定向分化與增殖的潛能,那裡有問題就會像那個組織器官分化,新生的各種年輕健康的功能細胞(即可以分化為肝臟細胞、腎臟細胞、胰腺細胞等)可以替換掉體內衰老病變的細胞,恢復人體各個組織、器官的正常結構和生理功能,對治療由高血壓引起的各種併發症如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等有很好的療效,這也是突破的傳統醫學的"那痛醫那"治標不治本的治療弊端,幹細胞干預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疾病問題,顛覆了傳統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