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當戶對的觀念,其實在每一個即將走進或已走進婚姻的男女心裡根深蒂固。
一個開店的小老闆,外企白領杜拉拉是斷不肯下嫁的;
離異有小女的創業者,離異無孩的女性也是不肯考慮的,當後媽對她來說是一個嚴峻的難題;
一個身高不過1.5米的好男人,即便你才高八斗溫良恭儉讓,年輕漂亮身材好的女性也是不肯為你亮燈的……
除卻資產、學歷、職業、家境、人生閱歷、文明程度、價值觀、人生觀、外表、身高……門當戶對,早已滲透在婚配裡的每一個流程。
不過,門當戶對了又如何?
兩個家境相當的大學同學,照說是門當戶對的典範。戀愛5年,結婚2年,如今已然分崩離析。這7年裡,他們每個月都要爭吵,然後道歉、和好,再吵架、分居,娃娃生了,又加進來雙方父母帶孩子的分歧。孩子1歲半,兩個人早晚見面不說話,各自都有了網上知己和地面情人。現在男的已經悔悟,希望能和妻子共同反省,重新開始。可是妻子對丈夫的示好毫不理睬,說自己已經傷透了心,不想溝通,只為了寶寶湊合著過。
所以說到底,婚姻看起來和門當戶對很有關係,卻又沒有關係。那麼,讓婚姻持續穩定的究竟是什麼呢?我的回答是——信仰。
“無論疾病健康,無論貧窮富貴,都會不離不棄。”這是西方人在結婚時在上帝面前的承諾。很多中國人現在到不到教堂,也會在婚禮司儀的主持下,像模像樣地向對方發誓。
這就是信仰,而信仰不是一個口頭的儀式,是根植在內心的持久的信念,和恒久不變的決心。
周立波在《壹周立波秀》裡也談到:“信仰,是先有信——信心和信念;其次是仰——仰望和敬畏。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就會虔誠,同時也會有自我的約束。”
信,相信嚮往美好生活的人都會有,心存善念,寄望未來;信念,就是生活的勇氣和方向。
而仰,又有幾人有呢?仰望、敬畏、約束等等,其實就是道德感的外在表現。如果我們真正對婚姻存有敬畏,知道它的破裂會帶來很多嚴重的後果,就會在婚姻裡多一份責任擔當,多一份謙卑寬容,多一份溫柔相待,多一份欣賞自省。
這就是我們該當對婚姻心存的信仰——愛。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博士說:“婚姻是兩個人在履行愛的承諾。”
而愛,又是什麼呢?《聖經》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做害羞的事,不計較人的惡……愛是永不止息。”
愛,即是付出和犧牲,是一個人的心甘情願;在付出的同時,你會感到,你的另一半,也在心甘情願地為你付出,不離不棄。
也許,你們的愛情是從門當戶對開始的;而你們的婚姻,卻是在信仰的照耀下獲得永恆。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