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信仰是台灣地區最廣泛的信仰,幾乎有在拜拜的人,都會拜媽祖,所以台灣的媽祖廟也非常多,在桃園地區最負盛名的就是慈護宮,也就是著名的桃園媽!
慈護宮奉祀天上聖母之緣由,與大陸移民入墾台疆有密切關係。明末永曆年間,鄭成功領軍來台,驅荷平蕃,疆域大治,因是漢人相繼入墾者眾多,台疆乃漸次開發。
迄於清康熙四十二年、西元一七零三年,有福建省游姓先民聞悉寶島風光,亟思來台開荒墾疆,整拓家園,又恐風波險阻,迭生意外,遂往謁湄洲天上聖母祖廟,懇請媽祖金身乙尊,恭祀於舟上,以佑風平浪靜,舟吉人安,果蒙聖母靈澤護佑,安全抵達台灣。
當時,游姓先民與同道友人一行自宜蘭上陸,嗣後兩人分道各自謀生,道友於宜蘭定居游氏則擇居於五結境域,以宣母德偉績,為民施藥治疾,教導國術為務。爾後神蹟靈應,庇護地方,每蒼生在抱,慈德丕顯,萬民共仰聲靈,兆姓同阜康,致信徒日增,膜拜不絕,每有崇德報功之念,遂籌資興建廟宇一座,闕號「慈護宮」,善信朝夕參拜,馨香不替。
清咸豐七年、西元一八五六年,是年發生天災地變、洪水、山崩並起,沖毀民宅無數,本廟亦遭波及,廟構悉數傾塌,幸賴游氏後裔「良坤」伯,冒險救出媽祖本像及印信,輾轉流離至金瓜石、貢寮、瑞芳等地施醫濟民,聖蹟昭著,遠近馳名。
迨至清光緒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迎奉金尊至新竹廳桃澗堡中路庄程氏祖厝。自神尊鎮駐斯邑以還;開基媽威靈赫濯,百禱百應,聖名逺播,遐邇同仰,信眾遍及桃澗堡埔仔庄、中路庄、八塊庄、龜山庄(龜崙口)、蘆竹庄、小大湳庄等地。光緒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九七年,地方士紳姚國興、林國濱等發起集金醵資於桃園街中路段1796番地興建寺廟,隆祀神尊,宮名依襲舊名「慈護宮」。
慈護宮外觀是採三棟獨立式的重簷廟宇建築構成,各自有各自的脊堵、龍柱以及龍虎雙堵,這樣的建築風格與北港朝天宮相同。正中央的三川殿為三開間格局,各牆堵均以石雕裝飾,門楣上設有「天上聖母」四字。屋簷上則以剪黏作品以及交趾陶為主要裝飾,施作頗為精緻。
進入廟中為前拜亭空間,上方有華麗的鑿井,這空間是廟宇匠師最能展現高超功力的地方。四點金柱上皆有插角裝飾,以鳳凰或龍鰲為主題。橫樑則有畫作,只是龍邊的畫作以黑白線條為主,而虎邊則為彩繪,本以為這裡或許又是一處「對場作」擅揚的殿堂,但仔細比對似乎又不是這麼一回事,是否有特殊用意就不得而知了。
越過天井,登上台階就到了拜亭的空間,上方懸掛一盞盞LED的紅燈籠,融現代於復古之中,分外精緻美觀。正殿前方懸有馬總統所獻之「惠澤廣博」匾。而正殿神龕同樣也有可觀之處,整座神龕都是由木雕所完成,暖色系的色調,搭配雕功精細的手法,更顯慈護宮天上聖母的尊貴。神龕楣上懸有木匾一通,上刻「天上聖母」。
八卦鑿井則雕有五龍護珠,相當精巧,下方垂掛大型木雕斗燈一盞,同樣相當精緻細膩。鎮殿媽在龍天護衛中端坐神龕,前方有一尊配戴珠帽,面容紅潤的媽祖金身,照位置推斷應為該宮的開基媽祖。
前方供桌上有眾多媽祖金身,而前緣有五尊特別搶眼的媽祖,特別立有告示提醒信徒這五尊媽祖分別來自:北港、新港、彰化、金包里以及豐原,等於是把臺灣著名的媽祖都請來作客了,這樣的安排也是少見的,也很難得看到「媽祖們」齊聚一堂。其實每個地方的媽祖同樣都是湄洲林默娘,所有的紛爭都是因人而起,如果大家可以放大格局,相信媽祖娘娘也會感到無比欣慰與開懷的。
除了媽祖金身,正殿兩旁還立有高大的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像。慈護宮的兩將軍像刻得相當傳神,除了身上的肌肉線條展現出力與美外,身體呈有弧度的彎曲,看上去彷彿就像是兩將軍隨時準備出發,解救苦難的蒼生一般,永遠都是媽祖娘娘最得力的助手。正殿兩旁有迴廊通往後方,龍邊護龍偏殿供奉文昌帝君、月老公、觀世音菩薩以及六十甲子太歲。虎邊則有地藏王菩薩以及福德正神。
整座慈護宮感覺格外乾淨清幽,置身其中備感舒適,完全將外界的車水馬龍給隔絕,是城市當中難得一見的心靈淨土,值得推薦給大家。
拜媽祖!到桃園慈護宮拜桃園媽!至於到慈護宮怎樣拜媽祖或有何禁忌,可以參考:拜拜要怎樣拜最好?關於拜拜的常見疑問!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