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幹很多蠢事,其中最蠢的莫過於這件事:動不動就發脾氣。
隨著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人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焦慮,於是,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難心平氣和的溝通了,我們的孤獨、焦慮和失落,恰恰來自內心深處的不良情緒,也因此:人的優雅,關鍵在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總看別人不順眼,是因為自己修養不夠;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一分鐘後恢復正常;當你想發怒的時候,立即開始倒數從10到1。
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遠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強大。
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微笑和沉默,才是最強大的反擊。
如果非說不可,別犯人際溝通最蠢的事:發脾氣;那麼就謹記以下14個原則:
1.急事,慢慢地說。
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說清楚,會給聽者留下穩重、不衝動的印象,從而增加他人對你的信任度。
2.小事,幽默地說。
小事,都是生活的調劑,與其正兒八經的說,不如幽默的表達出來。
3.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
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能措辭嚴謹地說出來,會讓人感到你是個值得信任的人。
4.沒發生的事,不要亂說。
人們最討厭無事生非的人,如果你從來不臆測,會讓人覺得你為人成熟、有修 養,是個做事認真、有責任感的人。
5.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不輕易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會讓聽者覺得你是一個"言必信, 行必果"的人,願意相信你。
6.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千萬不要不輕易用言語傷害別人,冤家宜解不宜結。用嘴巴得罪一個人是最愚蠢的事,因為很多人會將你記在心底,一有機會就會報復。
7.傷心的事,不縫人就說。
人在傷心時,都有傾訴的欲望,但如果見人就說,很容易使聽者心理壓力過大,對你產生懷疑和疏離。同時,你還會給人留下不為他人著想,想把痛苦轉嫁給他人的印象。
8.別人的事,小心地說。
人與人之間都需要安全距離,不輕易評論和傳播 別人的事,會給人交往的安全感。
9.自己的事,聽別人怎麼說。
自己的事情要多聽聽局外人的看法,一則可以給 人以謙虛的印象;二則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明事理的人。
10.領導的事,多聽少說。
千萬不要在背後議論你的客戶、領導、老闆等等,要讓他們覺的你很簡單、單純,這永遠都對你有利。
11.夫妻的事,商量著說。
夫妻之間,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責,而相互商量會產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強夫妻感情。
12.孩子們的事,開導著說。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採用溫和又堅 定的態度進行開導,可以既讓孩子對你有好感,願意 和你成為朋友,又能起到說服的作用。
13、提意見的事,私下裡說。
當你想給一個人提意見、或者去指正別人時,一定要在私下裡去溝通,切忌直接在公開場大聲去批評,對於現代人來說,有一種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直接社交媒體上指名道姓的去指責某個人,甚至公開@某某人,這就不是提意見,這叫"公開宣戰"。即便你在口水戰中占了上風又如何?切忌:禍從口出,得饒人處且饒人。
14、誇人的事,公開裡說。
當我們要誇獎別人的時候,最好在公開場合讚美,因為讚美一個人的同時,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品位和欣賞,是自我素養的體現,互聯網時代所有的資訊都是公開的,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對大家都有利;
另外,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能說什麼,就聽別人說;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就先把身邊事做好;
不知道自己能去哪裡,就先走好當下的路;
不知道自己會遇到誰,就先善待身邊的人;
這樣你就再也不會焦慮和迷茫。
總之,謹記:
隨意暴露自己的脾氣,遠比暴露自己缺陷更可怕。當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
終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如同"自負"的本質是"自卑"一樣;"自由"的本質,其實是"自律"!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