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將每個月薪水收入扣除生活費後,分成儲蓄、保險與投資三大部分,並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來調整比例分配。新鮮人不要急著把薪水放進投資市場,應先以儲蓄準備好緊急預備金,並用保險做好基本風險保障規劃後,再來考慮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
理財333原則
第一步:1/3分配在基本生活費帳戶
將薪水的三分之一用於生活開銷,錢留在原本的薪轉戶即可,不須再開新帳戶,這個數額是嚴苛了點,但也不是做不到,可以將月薪的1/3為目標,減少生活開銷,才有機會累積資產。
第二步:1/3分配在儲蓄帳戶
儲蓄帳戶最好跟薪轉帳戶分開,到銀行開個儲蓄帳戶,設定發薪日的隔天將薪水的三分之一撥到儲蓄帳戶中。
如果生活費真的不夠花了,可以將儲蓄帳戶中的錢再分成3等份,提領其中一份給生活費,剩下的2/3則儲蓄;如果真的再不夠了,就再將其中一份提領出來。
另外,最好別辦金融卡,需要時再臨櫃辦理,雖然麻煩,但強迫儲蓄的效果也比較足,才能督促自己慎重地花每一塊錢。
第三步:1/3分配在財務自由帳戶
聽起來很俗氣,我們工作的目的不外乎賺錢,但要賺多少才夠?可以試試以財務自由為目標。股票、ETF、基金、債券……都是能增加被動收入的好方法,每個月將三分之一的薪水轉到「財務自由」的帳戶中,並依照你的投資計劃進行投資。但切記,只買你承受得住的風險投資,並且要了解你買的每樣金融商品是什麼、收益多少、風險又有多少。
如果你對投資一無所知,先不要急著把錢投入投資市場,請先花個半年、一年學習財務、投資等金融相關知識,投資是創造現金流,而不是賭博。
保險333原則
要保障:優先選擇低保費、高保障的險種
新鮮人應優先考慮低保費、高保障的險種,讓小錢也可買到大保障,例如定期壽險、意外險,或是用終身壽險搭配意外險、醫療險附約,先建立起最基本的保障。
要適當:依據工作特性,調配適合自己的保單內容
保單的內容應當依照個人工作內容與風險程度來規劃,例如工作內容屬外勤、業務性質,或是經常出差、騎乘摩托車上、下班者,就應考慮提高意外險以及意外醫療的額度。若是自己剛開始創業,因為收入不固定,也不在勞退新制的保障內,則可考慮彈性繳費、兼顧壽險保障與基金投資的投資型壽險商品。
要量力而為:用雙十原則控制保額與保費
保險不是有保就好,更不是保越多越好,社會新鮮人應以「保費支出不超過年收入的10%、保額佔年收入的10倍」的雙十原則作為參考值,不讓每年固定支付的保費成為沈重的經濟負擔。
優先用保險建構完整醫療網 掌握年輕就是本錢的理財優勢;社會新鮮人先檢視既有的保單,再針對不足的部份,特別是醫療險的部份做補強。
商業醫療險可用於補健保的不足,萬一不幸生病除了可以享有較好的醫療品質,也不會因為收入暫時中斷而為自己或家人帶來經濟負擔。
時間複利的威力遠勝於原子彈,社會新鮮人應善用「年輕就是本錢」的先天優勢,除了可享有低保費的保險優惠外,更可以提早佈局,讓時間複利炸彈幫忙滾出第一桶金。
而當日後經濟來源較穩定、收入較高,或是人生進入結婚、生子等新階段時,也應該重新檢視保單內容,並依當時的實際需求,為自己增加第二張保單或提高保障額度,讓人生不同階段都可擁有完整而周全的保障。